光泽度和粗糙度是表面特性的重要参数,二者存在一定的关系,可通过以下方法通过光泽度来大致判断产品的粗糙度:
光泽度与粗糙度的关系
• 光泽度高:一般来说,当模具表面经过精细的抛光或处理,表面非常光滑平整时,光泽度会比较高。因为光线照射到光滑的表面时,大部分光线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反射,使得表面看起来有光泽。此时,表面粗糙度相对较低。
• 光泽度低:如果模具表面存在晒纹等不平整的纹理,光线在表面会发生漫反射,反射光变得杂乱无章,导致表面看起来光泽度较低,这通常意味着表面粗糙度较高。
依据光泽度范围判断
• 高光泽度:光泽度值在70GU以上,如镜面般反射光线,表面非常光滑,粗糙度极低。例如,经过精细抛光的不锈钢制品,其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0.05μm以下,光泽度很高。
• 中等光泽度:光泽度值在20GU-70GU之间,表面有一定光泽,但存在微小的不平整。如一些常见的塑料制品或经过普通打磨处理的金属表面,其粗糙度Ra值一般在0.1μm-1.6μm之间。
• 低光泽度:光泽度值低于20GU,表面较为粗糙,光线散射严重。像一些未经处理的铸铁表面或经过喷砂处理的材料,粗糙度Ra值可能在1.6μm以上。
图为模具晒纹后测量光泽度
通过光泽度变化趋势判断
• 光泽度逐渐增加:若产品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,如打磨、抛光等,其光泽度会逐渐提高,同时粗糙度会逐渐降低。例如,对某金属表面先进行粗磨,再进行细磨,最后抛光,随着加工过程的推进,光泽度从低到高变化,粗糙度从高到低变化。
• 光泽度突然降低:若产品表面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,如划痕、腐蚀等,会导致光泽度突然降低,此时粗糙度会相应增加。比如,不锈钢表面被硬物划伤后,划痕处的光泽度会明显低于周围正常区域,粗糙度也会增大。
结合光泽度测量角度判断
• 60°测量角度:这是最常用的测量角度,适用于大多数表面。如果在60°角度下测量到的光泽度较高,说明表面较为光滑,粗糙度低;反之,光泽度低则粗糙度高。
• 20°测量角度:对于高光泽表面,使用20°角度测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光泽度。如果在20°角度下测量到很高的光泽度,说明表面非常光滑,粗糙度极低,如一些高质量的镜面涂层或精细抛光的金属表面。
• 85°测量角度:对于低光泽或无光泽的表面,85°角度测量更为敏感。如果在85°角度下测量到的光泽度很低,说明表面粗糙度较高,如一些哑光涂料涂层或粗糙的石材表面。
参考标准光泽度与粗糙度对应关系
• 塑料制品:对于注塑成型的塑料产品,当光泽度在90GU以上时,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小于0.1μm;光泽度在60GU-90GU之间时,Ra值在0.1μm-0.4μm之间;光泽度低于60GU时,Ra值通常大于0.4μm。
• 金属涂层:如电镀涂层,当光泽度达到90GU以上,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小于0.05μm;光泽度在60GU-90GU之间,Ra值在0.05μm-0.2μm之间;光泽度低于60GU,Ra值大于0.2μm。